王金南,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求是讲座教授。现任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主持完成了国家“十一五”至“十四五”环境保护规划、重点流域和区域环境保护规划、《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京津冀区域环境保护规划》《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30多项国家规划。先后获7个国家科技人才荣誉称号和2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
“双碳”是一场硬仗也是一场大考
记者: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怎样认识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意义?
王金南
碳达峰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平台,然后开始稳中下降。碳中和则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碳中和指的是二氧化碳净零排放,我们讲的是广义的碳中和,即所有温室气体的净零排放。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大全球性环境挑战。要解决气候变化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大幅减少碳排放,尽早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向国际社会作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
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双碳”工作作出重要阐述和重要部署。今年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又一次进行了系统深刻阐述和全面部署,并强调指出,实现“双碳”目标,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推进“双碳”工作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顺应技术进步趋势、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迫切需要,是主动担当大国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需要。
从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中,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既是一场硬仗,也是一场大考,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进一步增强推进“双碳”工作的信心。
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双碳”目标
记者:浙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又被赋予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历史使命。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先后推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举措,全力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一名长期关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规划与管理专家,您如何看待浙江的“双碳”工作?
王金南
新世纪以来,浙江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2020年8月,全省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浙江推进大会在安吉余村召开,并发布《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浙江规划纲要(2020-2035年)》;2021年7月,浙江省召开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2021年12月,按照“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浙江见行动”的工作要求,浙江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全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路线图,标志着浙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前不久,浙江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又提出,深入推进“双碳”系统性变革,迭代完善“双碳”目标体系和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争创减污降碳协同创新示范省。
这一系列目标的设置,既体现了“全国一盘棋”的要求,也展现了浙江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责任担当,表明了浙江切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坚定决心。然而,“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浙江作为能源消费大省、能源资源小省,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供应严重依赖外部调入,“双碳”工作依然任重道远,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力争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双碳”目标。
四个方面发力做好双碳“必答题”
记者:浙江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会议提出,要以铁的决心、硬的举措,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变革在浙江率先落地生根。您一直致力于国家层面的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和政策研究,对浙江做好这道“必答题”有何建议?
王金南
对于浙江而言,“双碳”工作既是重大任务,也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题中之义。浙江要继续发扬敢字当头、勇于创新的“吃螃蟹”精神,为全国碳达峰碳中和率先探出一条新路子。对此,我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建议:
一是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和责任分担机制,加快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法。根据碳达峰碳中和的要求倒推,形成长期的总量控制阶段性目标,作为刚性目标要求务必达成。同时,当前国际上已有约20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有关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内法律,浙江也可率先通过制订或修订现行法律法规,确立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和实现途径。
二是加快推进碳中和的零碳能源革命,建立碳中和工程技术创新体系。首先,以一次能源结构非化石化为主线,推动工业、交通、建筑电气化进程。其次,稳步推进电力、工业、建筑和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的碳达峰,以实现全社会的零碳发展。再次,加快发展“蓝氢”“绿氢”技术研发,超前储备其他氢能制备技术,推动生物质能、氨能等其他零碳非电能源技术发展,探索以上能源形式与工业、交通、建筑等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三是建立健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机制,优化国土空间提升碳汇能力。一方面,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思想贯穿于整个生态环境管理制度设计中,以全局性、系统化的视角设定目标、统筹规划、设计政策机制,实现政策体系的协同。另一方面,发展农业、林业生态增汇技术,研究海洋、土壤等碳储技术,发展以红树林、海草床、盐藻为代表的海洋蓝碳等技术。
四是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促进碳达峰,加快形成绿色低碳消费模式和方式。首先,加强创新政策与金融市场工具的协同,以市场化手段鼓励节能和低碳创新型企业发展。其次,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以绿色发展为先导,做强绿色循环产业,大幅降低能耗、碳排放、地耗和水耗强度。最后,通过产业政策、财税政策、价格政策等,激励或调动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愿和行为;通过制定并实施技术、产品、质量等标准体系,尤其是“领跑者”标准制度,引领产品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通过检查、监督和管理,保障市场的公开、公平和公正,规范市场运营;全面推广使用“浙江碳普惠”应用,推动全社会逐步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