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1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与日本经济产业大臣西村康稔的见证下,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知识产权工作委员会与日本五叶共创株式会社线上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双方表示将积极合作,促进中日科技交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日本各界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其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是日本企业与中国企业合作困难的主要问题之一,很多日本企业非常担心他们的一些先进技术进入中国因为得不到有效保护而使他们蒙受损失。因此在对华科技交流与合作过程中瞻前顾后,这使得日本企业不敢把好的技术拿出来与中国企业合作。
针对这种情况,日本五叶共创株式会社于2023年4月13日组织了一些日本科技企业的高管举办了线上视频会议,邀请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知识产权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张志军先生为日本科技企业家讲解了中国大陆的知识产权发展状况,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巨大变化。
张志军先生作为从业38年的执业律师,经历了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建设与发展的全过程。张先生1985年大学毕业时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颁布实施。38年间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每一次发展进步都对社会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据张先生介绍,2017年是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2017年11月2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让知识产权保护长出尖牙利齿》的文章,20天后的11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要着力解决知识产权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问题。”“加快建立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意见。随后全国人大常委会相继修改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规定侵权赔偿额可以最高按侵权所得的五倍进行赔偿,将原来的补偿性赔偿改变为惩罚性赔偿。这一变化标志着知识产权“严”保护的真正落地。与此同时建立完善知识产权司法审判体系,组建了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在北京、上海、广州、海南设立知识产权专门法院,南京、苏州、武汉、成都、杭州、宁波、合肥、福州、济南、青岛、深圳、天津、郑州、长沙、西安等20多个城市设立跨区域管辖的知识产权专门法庭。
据相关资料统计,全国专利诉讼侵权案赔偿额从2014年平均8万元提升到2017年平均160万元,三年间增长了20倍。
全国各个法院受理的专利诉讼案件呈爆炸式增长,其中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受理的专利诉讼案件从2015年的9191件增长到2018年17000件。
张先生随后介绍了日本企业近些年在华的专利保护诉讼案件的相关情况。
据相关资料显示,自2018年至2020年3年间涉及日本企业在华的知识产权民事诉讼案件共计1853件,涉及到的知识产权行政诉讼案件共计1315件。
其中日本世界五百强企业在华专利保护民事诉讼案件共185件,在涉日企业案件中占比9.98%。涉案企业中,大部分作为原审原告进行起诉,占比59.46%;其次为作为原审第三人参与诉讼,占比38.38%;再次为作为原审被告被诉,占比2.16%。日本世界五百强企业在华诉讼案件中共有149件为判决案件,胜诉案件共109件,胜诉率高达73.15%。
2018年至2020年3年间日本上市公司在华专利保护民事诉讼案件共634件,在涉日企业案件中占比34.21%。涉案企业中,绝大部分作为原审原告进行起诉,占比75.08%;其次为作为原审第三人参与诉讼,占比22.24%;再次为作为原审被告被诉,占比2.05%;另有同时作为原审原告及第三人参与诉讼的案件,占比0.63%。 诉讼案件中共有471件为判决案件,日本上市公司胜诉案件共325件,胜诉率占比69%。
接着张先生列举了三个典型案例,包括(日本)株式会社MTG诉深圳市某科技有限公司外观设计专利权侵权案,(日本)株式会社久保田诉苏州某机械有限公司发明专利权侵权案,(日本)兄弟工业株式会社诉宁波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发明专利权侵权案。在这三个案件中,中国法院均判决中方企业立即停止侵权,并分别赔偿200万元、130万元和500万元的经济损失。
最后张志军先生坦诚地说,虽然这些年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由于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起步晚,时间短,经验不足,专业人员匮乏,导致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出现一些问题,很多问题也是发达国家早期也存在的问题。但中国政府已经明确,严格保护知识产权对整个社会的进步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中国的科技发展科技进步意义重大。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知识产权工作委员会愿意与日本相关机构和相关科学家合作,协助他们在中国进行科技交流与合作,帮助他们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希望日本企业家、科学家打消顾虑,积极开展与中国的交流与合作。
日本五叶共创株式会社表示,他们之前对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的认识还停留在很久以前,近些年没有及时了解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巨大变化。通过这次张先生的讲解,让他们认识到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确实进步很大。今后还将继续组织类似的活动,并帮助日本企业与中国企业对接,促进双方交流,开展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