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推动风电行业高质量发展,工信部印发2025年第一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发布行业标准2025-0183T-JB《风力发电机组 塔架用高强钢焊接性能评定方法》。该标准由原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发布的团体标准(T/CI312-2024)转化升级而来,标志着我国风电装备制造领域在材料焊接技术标准化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标准转化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风电装机规模的快速增长,塔架作为支撑风电机组的关键结构,其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日益提高。高强钢因其轻量化、高强度的特性,广泛应用于塔架制造,但焊接性能的差异可能导致结构隐患。此前,行业对高强钢焊接工艺的评估缺乏统一标准,亟需通过技术规范填补空白。
此次标准转化基于团体标准的实践积累,结合《风电机组与塔架及地基基础一体化设计导则》(NB/T 11601-2024)中提出的结构安全要求,进一步细化焊接性能评价体系,为塔架制造企业提供科学指导,助力提升全产业链协同能力。
核心内容与技术亮点
(一)评价指标全面化
标准明确了高强钢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如抗拉强度、冲击韧性)、微观组织分析、残余应力检测等核心指标,并引入无损检测技术(如超声、磁粉检测)要求,确保焊接质量符合《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系列标准。
(二)工艺适应性优化
针对不同高强钢材料(如Q355、Q420等),标准规定了预热温度、焊接参数及后处理工艺的匹配性评价方法,强调焊接工艺需满足《风力发电机组 塔架》设计规范中的载荷安全性要求。
(三)全生命周期管理
结合《风力发电场技改升级安全要求及评价方法》(GB/T 44908-2024),标准提出焊接性能评价需贯穿塔架设计、制造、运维全周期,尤其关注疲劳寿命和长期环境适应性,为风电场技改升级提供数据支撑。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一)提升制造效率与安全性
通过统一焊接性能评价方法,企业可减少工艺试错成本,同时降低因焊接缺陷导致的塔架失效风险。例如,昌吉州泰胜风能年产10万吨塔架项目中,焊接工艺的标准化将助力其高效满足环保与质量双重要求。
(二)推动国际技术接轨
标准参考了ISO 3834(焊接质量要求)、ISO 9712(无损检测人员认证)等国际规范,为我国风电装备“走出去”提供技术背书,增强国际竞争力5。
(三)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高强钢焊接性能的优化可延长塔架使用寿命,减少材料浪费,契合《锻压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中资源循环利用的理念,进一步降低风电全产业链碳足迹。
未来,随着海上风电和超高塔架技术的突破,该标准将持续迭代,为新型材料(如钛合金、复合材料)的焊接性能评价提供框架支持,推动风电行业向更高效、更可靠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