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6日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召开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讲师培训及专业水平等级评价规程》(以下简称“传统文化标准”)评审会,因疫情原因会议采取线上和线下结合方式进行,主会场设在湖南长沙。
参加本次标准评审会的评审专家有: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副会长任晓鹏先生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学院教务长李道湘教授,中国青少年宫协会秘书长、全国少先队辅导员专家张玉勋女士,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河南省儒学文化促进会创会会长、郑州工程学院原党委书记、校长王廷信教授,中南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道学国际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吕锡琛教授,曲阜师范学校原校长、尼山国际儒学中心孔子学堂推进委员会副主任宋思伟教授,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刘立勇教授。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副秘书长张勇生、张士谨、徐忻,郑华林,本标准发起和组织起草单位——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青少年创新教育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兼秘书长韩永宁,副主任蔡益莹、陶雷、副主任兼标准制定专家委员会工作办公室主任刘红兵,本标准主起草人: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湖南省中华文化学院原副院长、原巡视员,尼山国际儒学中心孔子学堂推进委员会副主任,中南大学国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客座教授刘孝听,山东大学书画研究院院长王培源教授,全国优秀高级教师,江苏省知名中学—沭阳怀文中学原党支部书记、副校长徐锡琥,湖南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湘潭教育学院原院长程正彪教授,国学经典教育专家、中国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研究院邓星益研究员。以及参与本标准制订单位——湖南长沙、益阳、沅江等中小学校长、老师、教育培训机构及孔子学堂的负责人共30余人参加线上线下评审会议。
评审会由科促会副秘书长兼标准委主任郑华林主持,标准主起草人刘孝听院长代表标准起草组就标准制定的背景定位、政策依据、指导原则、价值意义、内容结构和框架体系及实施方案等方面作了系统性阐述和介绍;青创委副主任、标准制定专家委员会工作办公室主任刘红兵就项目的调研论证、制定过程及保障措施等情况作了说明。各位专家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系列重要论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永续传承和创新发展的高度及专业角度,对标准征求意见稿进行认真、严谨和细致地审查,对标准的立意定位、设计思路和整体架构给予积极评价。
专家们一致认为:本标准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围绕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培育和造就新时代传统文化创新人才这个根本和重要课题,精准地把传统文化中的经典理论和核心思想与时代发展要求、中央文件精神和国家现行教育改革及政策规定进行统合设计,汇集和凝聚了以刘孝听院长为首的标准起草专家多年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经验和创新研究成果。标准立意高远,定位准确,文字精炼,表述规范,结构严谨,评价标准适度,可操作、实用性性强,充分体现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精神和原则,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一项创新性实践,为当前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对师资力量和学科骨干人才的培养及特色课程的开发和供给探索了新的路子,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引领性。
同时,各位专家从各自研究领域和不同角度表达了思想观点,提出了修改、补充和完善的内容及中肯、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李道湘教授提出要坚持政治站位,以文化认同促进政治认同,把爱国主义和中华一统的核心理念贯穿到标准制定和培训评价的全过程,王培源教授、张玉勋秘书长、徐锡琥校长提出标准中有关术语、定义和文字表达再进一步推敲、斟酌,力求准确规范。按极差规格和要求,明晰梯级区分度和标准,分级分类和模块化设置内容,使之操作更加科学;吕锡琛教授提出中西文化融合的理念,认为要在坚持守正创新的基础上,适当吸收西方文明中先进思想,丰富标准内容,使之更具时代性、国际性和普适性;王廷信教授、刘立勇教授、宋思伟教授、任晓鹏副会长,就与标准相配套的考评细则的制定、分级培训课程的系统性设计和开发、培训资源的整合和平台构建、师资力量培养和素质能力建设、教学条件的设置和管理及标准推广实施中的服务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具有建设性思路和建议。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青少年创新教育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兼秘书长韩永宁在总结发言时表示,各位专家对标准草案的审查和提出的意见及建议务实、坦诚、中肯,会后将集中力量进行认真梳理、分析研究、理解消化,对标准草稿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计划本月中旬报科促会标准委审定,力争本月底前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正式发布实施。
本标准由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教育部主管)、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青少年创新教育工作委员会、湖南韶山市南岸国学培训学校、湖南南岸国学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湖南圣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发起并组织制定。知名的传统文化、儒学和经典教育研究专家刘孝听、王培源、徐锡琥、程正彪、邓星益先生担任标准起草工作。